在C语言中文网上,学习了python编程的基础课程,此为学习笔记记录,备查,备翻阅复习。
序列详解
所谓序列,指的是一块可存放多个值的连续内存空间,这些值按一定顺序排列,可通过每个值所在位置的编号(称为索引)访问它们。
在 Python 中,序列类型包括字符串、列表、元组、集合和字典,这些序列支持以下几种通用的操作,但比较特殊的是,集合和字典不支持索引、切片、相加和相乘操作。
字符串也是一种常见的序列,它也可以直接通过索引访问字符串内的字符。
Python 内置四种常用数据结构:列表(list)、元组(tuple)、字典(dict)以及集合(set)。
列表(list)和元组(tuple)比较相似,它们都按顺序保存元素,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索引,因此列表和元组都可通过索引访问元素。二者的区别在于元组是不可修改的,但列表是可修改的。
字典(dict)和集合(set)类似,它们存储的数据都是无序的,其中字典是用 key-value
的形式保存数据。
序列索引
序列中,每个元素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(索引)。从起始元素开始,索引值从 0 开始递增
Python 还支持索引值是负数,此类索引是从右向左计数,换句话说,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计数,从索引值 -1 开始
无论是采用正索引值,还是负索引值,都可以访问序列中的任何元素。
str="C语言中文网"
print(str[0],"==",str[-6])
print(str[5],"==",str[-1])
输出结果为:
C == C
网 == 网
序列切片
切片操作是访问序列中元素的另一种方法,它可以访问一定范围内的元素,通过切片操作,可以生成一个新的序列。 序列实现切片操作的语法格式如下:
sname[start : end : step]
其中,各个参数的含义分别是:
- sname:表示序列的名称;
- start:表示切片的开始索引位置(包括该位置),此参数也可以不指定,会默认为 0,也就是从序列的开头进行切片;
- end:表示切片的结束索引位置(不包括该位置),如果不指定,则默认为序列的长度;
- step:表示在切片过程中,隔几个存储位置(包含当前位置)取一次元素,也就是说,如果 step 的值大于 1,则在进行切片去序列元素时,会“跳跃式”的取元素。如果省略设置 step 的值,则最后一个冒号就可以省略。
str="C语言中文网"
#取索引区间为[0,2]之间(不包括索引2处的字符)的字符串
print(str[:2])
#隔 1 个字符取一个字符,区间是整个字符串
print(str[::2])
#取整个字符串,此时 [] 中只需一个冒号即可
print(str[:])
C语
C言文
C语言中文网
序列相加
Python 中,支持两种类型相同的序列使用“+”运算符做相加,它会将两个序列进行连接,但不会去除重复的元素。
“类型相同”,指的是“+”运算符的两侧序列要么都是序列类型,要么都是元组类型,要么都是字符串。
str="c.biancheng.net"
print("C语言"+"中文网:"+str)
序列相乘
Python 中,使用数字 n 乘以一个序列会生成新的序列,其内容为原来序列被重复 n 次的结果。
str="C语言中文网"
print(str*3)
比较特殊的是,列表类型在进行乘法运算时,还可以实现初始化指定长度列表的功能。例如如下的代码,将创建一个长度为 5 的列表,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是 None,表示什么都没有。
#列表的创建用 [],后续讲解列表时会详细介绍
list = [None]*5
print(list)
[None, None, None, None, None]
检查元素是否包含在序列中
Python 中,可以使用 in 关键字检查某元素是否为序列的成员,其语法格式为:
value in sequence
str="c.biancheng.net"
print('c'in str)
True
str="c.biancheng.net"
print('c' not in str)
False
和序列相关的内置函数
函数 | 功能 |
---|---|
len() | 计算序列的长度,即返回序列中包含多少个元素。 |
max() | 找出序列中的最大元素。注意,对序列使用 sum() 函数时,做加和操作的必须都是数字,不能是字符或字符串,否则该函数将抛出异常,因为解释器无法判定是要做连接操作(+ 运算符可以连接两个序列),还是做加和操作。 |
min() | 找出序列中的最小元素。 |
list() | 将序列转换为列表。 |
str() | 将序列转换为字符串。 |
sum() | 计算元素和。 |
sorted() | 对元素进行排序。 |
reversed() | 反向序列中的元素。 |
enumerate() | 将序列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,多用在 for 循环中。 |
str="c.biancheng.net"
#找出最大的字符
print(max(str))
#找出最小的字符
print(min(str))
#对字符串中的元素进行排序
print(sorted(str))
t
.
['.', '.', 'a', 'b', 'c', 'c', 'e', 'e', 'g', 'h', 'i', 'n', 'n', 'n', 't']
list列表详解
[element1,element2,element3,...,elementn]
格式中,element1~elementn 表示列表中的元素,个数没有限制,在同一个列表中元素的类型也可以不同。但通常情况下不这么做,同一列表中只放入同一类型的数据,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。
#创建列表 用等号
listname = [element1 , element2 , element3 , ... , elementn]
#创建空列表
emptylist = []
#创建列表 用list()函数
# 使用range()函数创建区间(range)对象
a_range = range(1, 5)
# 将区间转换成列表
b_list = list(a_range)
print(b_list)
# 访问列表元素,通过索引或切片
num = [1,2,3,4,5,6,7]
print(num[1])
print(num[2:4])
# 删除列表,使用 del 语句将其删除
del listname
list添加元素,用append()方法
其中,listname 指的是要添加元素的列表;obj 表示到添加到列表末尾的数据,它可以是单个元素,也可以是列表、元组等。
listname.append(obj)
a_list = ['crazyit', 20, -2]
# 追加元素
a_list.append('fkit')
print(a_list)
a_tuple = (3.4, 5.6)
# 追加元组,元组被当成一个元素
a_list.append(a_tuple)
print(a_list)
# 追加列表,列表被当成一个元素
a_list.append(['a', 'b'])
print(a_list)
可以发现,即便给 append() 方法传递列表或者元组,此方法也只会将其视为一个元素,直接添加到列表中,从而形成包含列表和元组的新列表。
list添加元素,用extend()方法
如果希望不将被追加的列表或元组当成一个整体,而是只追加列表中的元素,则可使用列表提供的 extend() 方法。extend()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:
listname.extend(obj)
b_list = ['a', 30]
# 追加元组中的所有元素
b_list.extend((-2, 3.1))
print(b_list)
# 追加列表中的所有元素
b_list.extend(['C', 'R', 'A'])
print(b_list)
# 追加区间中的所有元素
b_list.extend(range(97, 100))
print(b_list)
['a', 30, -2, 3.1]
['a', 30, -2, 3.1, 'C', 'R', 'A']
['a', 30, -2, 3.1, 'C', 'R', 'A', 97, 98, 99]
list添加元素,用insert()方法
如果希望在列表中间增加元素,则可使用列表的 insert() 方法,此方法的语法格式为:
listname.insert(index , obj)
其中,index 参数指的是将元素插入到列表中指定位置处的索引值。
使用 insert() 方法向列表中插入元素,和 append() 方法一样,无论插入的对象是列表还是元组,都只会将其整体视为一个元素。
c_list = list(range(1, 6))
print(c_list)
# 在索引3处插入字符串
c_list.insert(3, 'CRAZY' )
print(c_list)
# 在索引3处插入列表
c_list.insert(3, ["crazy"])
print(c_list)
[1, 2, 3, 4, 5]
[1, 2, 3, 'CRAZY', 4, 5]
[1, 2, 3, ['crazy'], 'CRAZY', 4, 5]
list删除元素
在列表中删除元素,主要分为以下 3 种应用场景:
- 根据目标元素所在位置的索引值进行删除,可使用 del 语句;
- 根据元素的值进行删除,可使用列表(list类型)提供的 remove() 方法;
- 将列表中所有元素全部删除,可使用列表(list类型)提供的 clear() 方法。
# 指定删除最后一个元素
a_list=[20,2.4,(3,4)]
del a_list[-1]
print(a_list)
# [20, 2.4]
# 删除列表的中间一段
a_list = ['crazyit', 20, -2.4, (3, 4), 'fkit']
# 删除第2个到第4个(不包含)元素
del a_list[1: 3]
print(a_list)
# ['crazyit', (3, 4), 'fkit']
# 根据元素值进行删除
# remove() 方法会删除第一个和指定值相同的元素,如果找不到该元素,该方法将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。
c_list = [20, 'crazyit', 30, -4, 'crazyit', 3.4]
# 删除第一次找到的30
c_list.remove(30)
print(c_list)
# 删除第一次找到的'crazyit'
c_list.remove('crazyit')
print(c_list)
#再次尝试删除 30,会引发 ValueEroor 错误
c_list.remove(30)
# 删除列表所有元素
c_list = [20, 'crazyit', 30, -4, 'crazyit', 3.4]
c_list.clear()
print(c_list)
# []
list修改元素
列表的元素相当于变量,因此程序可以对列表的元素赋值,这样即可修改列表的元素,所以有两种类型,按索引修改单个元素,或者按slice语法修改多个元素。
slice语法不要求新赋值的元素个数与原来的元素个数相等。这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为列表增加元素,也可为列表删除元素。
对列表使用 slice 语法赋值时,不能使用单个值;如果使用字符串赋值,Python 会自动把字符串当成序列处理,其中每个字符都是一个元素。
在使用 slice 语法赋值时,也可指定 step 参数。但如果指定了 step 参数,则要求所赋值的列表元素个数与所替换的列表元素个数相等。
a_list = [2, 4, -3.4, 'crazyit', 23]
# 对第3个元素赋值
a_list[2] = 'fkit'
print(a_list) # [2, 4, 'fkit', 'crazyit', 23]
# 对倒数第2个元素赋值
a_list[-2] = 9527
print(a_list) # [2, 4, 'fkit', 9527, 23]
b_list = list(range(1, 5))
print(b_list)
# 将第2个到第4个(不包含)元素赋值为新列表的元素
b_list[1: 3] = ['a', 'b']
print(b_list) # [1, 'a', 'b', 4]
# 将第3个到第3个(不包含)元素赋值为新列表的元素,就是插入
b_list[2: 2] = ['x', 'y']
print(b_list) # [1, 'a', 'x', 'y', 'b', 4]
# 将第3个到第6个(不包含)元素赋值为空列表,就是删除
b_list[2: 5] = []
print(b_list) # [1, 'a', 4]
# Python会自动将str分解成序列
b_list[1: 3] = 'Charlie'
print(b_list) # [1, 'C', 'h', 'a', 'r', 'l', 'i', 'e']
c_list = list(range(1, 10))
# 指定step为2,被赋值的元素有4个,因此用于赋值的列表也必须有4个元素
c_list[2: 9: 2] = ['a', 'b', 'c', 'd']
print(c_list) # [1, 2, 'a', 4, 'b', 6, 'c', 8, 'd']
list常用方法速查
在交互式解释器中输入 dir(list) 即可看到列表包含的所有方法,如下所示:
>>> dir(list)
['append', 'clear', 'copy', 'count', 'extend', 'index', 'insert', 'pop', 'remove', 'reverse', 'sort']
# count()方法,用于统计列表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,其格式为: listname.count(obj)
a_list = [2, 30, 'a', [5, 30], 30]
# 计算列表中30的出现次数
print(a_list.count(30))
# 计算列表中[5, 30]的出现次数
print(a_list.count([5, 30]))
# index()用法,用于定位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位置(也就是索引),其格式为:listname.index(obj,start,end),可传入 start、end 参数,用于在列表的指定范围内搜索元素
a_list = [2, 30, 'a', 'b', 'crazyit', 30]
# 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
print(a_list.index(30))
# 从索引2处开始、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,注意给出的索引值还是基于原来的list索引序列的。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))
# 从索引2处到索引4处之间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,因为找不到该元素,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, 4))
# pop() 方法,用于移除列表中指定索引处的元素,如果不指定,默认会移除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。其格式为:listname.pop(index)
a_list=[1,2,3]
# 移除列表的元素 3,且该方法会返回移出的元素 3
a_list.pop()
a_list
# 移除列表中索引为 0 的元素1,且该方法会返回移出的元素 1
a_list.pop(0)
a_list
# reverse()用法,用于将列表中所有元素反向存放。listname.reverse()
a_list = list(range(1, 8))
# 将a_list列表元素反转
a_list.reverse()
print(a_list)
# sort()用法,用于对列表元素进行排序。listname.sort(key=None, reserse=False)
# key 参数用于指定从每个元素中提取一个用于比较的键。
# reverse 参数用于设置是否需要反转排序,默认 False 表示从小到大排序
a_list = [3, 4, -2, -30, 14, 9.3, 3.4]
# 对列表元素排序
a_list.sort()
print(a_list)
b_list = ['Python', 'Swift', 'Ruby', 'Go', 'Kotlin', 'Erlang']
# 对列表元素排序:默认按字符串包含的字符的编码大小比较,即字母顺序
b_list.sort()
print(b_list) # ['Erlang', 'Go', 'Kotlin', 'Python', 'Ruby', 'Swift']
# 如下代码示范了 key 和 reverse 参数的用法:
b_list = ['Python', 'Swift', 'Ruby', 'Go', 'Kotlin', 'Erlang']
# 指定key为len,指定使用len函数对集合元素生成比较的键,也就是按字符串的长度比较大小
b_list.sort(key=len)
print(b_list)
# 指定反向排序
b_list.sort(key=len, reverse=True)
print(b_list)
元组tuple
元组可以看做是不可变的列表。通常情况下,元组用于保存不可修改的内容。
从形式上看,元组的所有元素都放在一对小括号“()”中,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“,”分隔,如下所示:
(element1, element2, ... , elementn)
创建元组
创建元组的语法和创建列表的语法非常相似,唯一的不同在于,创建列表使用的是 [],而创建元组使用的是 ()。 在 Python 中,元组通常都是使用一对小括号将所有元素括起来的,但小括号不是必须的,只要将各元素用逗号隔开,Python 就会将其视为元组。 使用tuple()函数创建元组,tuple(data),data 表示可以转化为元组的数据,其类型可以是字符串、元组、range 对象等。
# 创建元组,用等号
num = (7,14,21,28,35)
a_tuple = ("C语言中文网","http://c.biancheng.net")
python = ("Python",19,[1,2],('c',2.0))
# 创建元组,可以省略小括号
a_tuple = "C语言中文网","http://c.biancheng.net"
print(a_tuple)
# 将列表转换成元组
a_list = ['crazyit', 20, -1.2]
a_tuple = tuple(a_list)
print(a_tuple)
# 将区间转换成元组
a_range = range(1, 5)
b_tuple = tuple(a_range)
print(b_tuple)
访问元组元素
和列表完全一样。
修改元组元素
元组也不是完全不能修改。
# 可以对元组进行重新赋值
a_tuple = ('crazyit', 20, -1.2)
print(a_tuple)
#对元组进行重新赋值
a_tuple = ('c.biancheng.net',"C语言中文网")
print(a_tuple)
删除元组
a_tuple = ('crazyit', 20, -1.2)
print(a_tuple)
#删除a_tuple元组
del(a_tuple)
print(a_tuple)
在实际开发中,del() 语句并不常用,因为 Python 自带的垃圾回收机制会自动销毁不用的元组或列表。
元组和列表的区别
元组和列表最大的区别就是,列表中的元素可以进行任意修改,而元组中的元素无法修改,除非将元组整体替换掉。
虽然看起来,元组确实没有列表那么多功能,但是元组依旧是很重要的序列类型之一,元组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以下这些场景中:
- 元组作为很多内置函数和序列类型方法的返回值存在,也就是说,在使用某些函数或者方法时,它的返回值会元组类型,因此你必须对元组进行处理。
- 元组比列表的访问和处理速度更快,因此,当需要对指定元素进行访问,且不涉及修改元素的操作时,建议使用元组。
- 元组可以在映射(和集合的成员)中当做“键”使用,而列表不行。